金素
秋天。《文选》南朝宋谢灵运《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》诗:“述职期阑暑,理棹变金素。”注:“金素,秋也;秋为金而色白,故曰金素也。《汉书》曰:‘西方金也。’”
04
商秋
秋天。五音的商,按阴阳五行家说属金,配合四时为秋。商音凄厉,与秋天肃杀之气相应,所以称秋为商秋。《文选》三国魏何平叔(晏)《景福殿赋》:“结实商秋,敷华青春。”
05
凄辰
秋天时节。《初学记》三梁元帝《纂要》:“秋曰白藏,……时曰凄辰、霜辰。”
06
白商
指秋天。《文选》晋张景阳(协)《七命》:“若乃白商素节,月既授衣,天凝地闭,风厉霜飞。”注:“《周礼》曰:‘西方白。’《礼记》曰:‘孟秋之月,其音商。’”素节,也指秋天。
07
旻序
秋为旻天,故称秋季为旻序。《全唐诗》五八李峤《八月奉教作》:“清尊对旻序,高宴有余欢。”
08
素商
秋季。古以商音配秋,故名秋为素商。《初学记》三南朝梁元帝《纂要》:“(秋)亦曰三秋、九秋、素秋、素商、高商。”参见“素秋”。
09
素秋
秋季。古代五行说,以金配秋,其色白,故称素秋。《文选》晋张茂先(华)《励志诗》:“星火既夕,忽焉素秋。”至秋则草木渐凋落,因以素秋比喻晚暮。《文选》晋潘正叔(尼)《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》诗:“予涉素秋,子登青春。”注:“素秋喻老,青春喻少也。刘桢《与临淄侯书》曰:肃以素秋则落。
10
九秋
因四季各约九十日,故秋季可称为九秋。《文选》三国魏曹子建(植)《七启》:“九秋之夕,为欢未央。”《初学记》三南朝梁元帝《纂要》:“秋…… 亦曰三秋、九秋。
月份与秋天的命名
在中国人的四季里,秋天是指农历的七、八、九月, 翻开《辞源》,我们把按月份命名的秋天的词条摘出来。这些美丽的名字,又组成了一幅幅诗意盎然的秋天的图画,唤醒你记忆深处的秋情秋韵。
01
孟秋
秋季第一个月,即农历七月。《礼·月令》:“孟秋之月,日在翼,昬建星中,旦毕中。”《淮南子·时则》:“孟秋行冬令,则阴气大胜,介虫败谷,戎兵乃来。”
02
肇秋
初秋。农历七月。三国魏曹植《曹子建集》一《离思赋》:“在肇秋之嘉月,将曜师而西旗。”《初学记》三南朝梁元帝《纂要》:“七月孟秋,……肇秋。”
03
首秋
农历七月。犹孟秋。南朝梁王僧孺《王左丞集·秋日愁居答孔主簿诗》:“首秋云物善,昼暑旦犹清。
04
窒相
纪月名。窒为月阳,当天干之庚,相为月阴,当地支之申,窒相为庚申月,即农历七月。《尔雅·释天》:“月在庚曰窒,在辛曰塞。”又:“七月为相,八月为壮。”宋邢昺疏:“七月得庚,则曰窒相;八月得辛,则曰塞壮。”
05
兰秋
农历七月。《艺文类聚》二九南朝宋谢惠连《与孔曲阿别诗》:“凄凄乘兰秋,言饯千里舟。”《初学记》三南朝梁元帝《纂要》:“七月孟秋,首秋、上秋、肇秋、兰秋。”
06
初秋
孟秋,秋季的第一个月,亦即农历七月。三国魏曹植《曹子建集》五《赠丁仪》诗:“初秋凉气发,庭树微销落。”
07
霜月
秋月,寒月。南齐谢朓《谢宣城集》四《同羁夜禁》诗:“霜月始流砌,寒蛸早吟隙。”指阴历七月。七月称相月,汉《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》作“霜月”。(《隶释》一)
08
兰月
指农历七月。《乐府诗集》七八杂曲歌辞南齐王融《法寿乐》:“常耀揜芳霄,熏风镜兰月。”清厉荃《事物异名录》二《岁时引提要录》:“七月为兰月。”
09
阴中
农历秋季七月八月为阴中。《汉书·律历志》上:“秋为阴中,万物以成。”《北堂书钞》一五四《岁时马融西第颂》:“仲秋阴中节,胡桃已零落。”
10
仲秋
农历八月。仲,指其月在秋季的中间。《书·尧典》:“宵中星虚,以殷仲秋。”
11
仲商
即仲秋。《初学记》三梁元帝《纂要》:“八月仲秋,亦曰仲商。”
12
桂月
指农历八月。
13
壮月
农历八月的别称。《尔雅·释天》:“八月为壮。”清郝懿行义疏:“壮者,大也,八月阴大盛;易之大壮,言阳大盛也。”唐《阿史那忠碑》:“乘壮月以控弦,候朔风以鸣镝。”(《金石萃编》八)
14
中秋
秋季的第二个月,即农历八月。《周礼·夏官·大司马》:“中秋,教治兵。”中,通“仲”。
15
玄月
农历九月的别名。《国语·越》下:“至于玄月,王召范蠡而问焉。”注:“《尔雅》曰:九月为玄。”
16
三秋
秋季的第三个月,即农历九月。唐王勃《王子安集》五《滕王阁诗序》:“时维九月,序属三秋。”
17
季商
农历九月。《初学记》三南朝梁元帝《纂要》:“九月季秋,亦曰暮秋、末秋、暮商、季商、杪秋。”
18
季秋
秋季第三个月,即农历九月。《书·胤征》:“乃季秋月朔,辰弗集于房。”三国魏曹植《曹子建集》三《愁霖赋》:“夫何季秋之淫雨兮,既弥日而成霖。”参见“暮秋”。
19
暮秋
晚秋,农历九月。《艺文类聚》八一三国魏曹植《迷迭香赋》:“芳暮秋之幽兰兮,丽昆仑之芝英。”《宋书·傅亮传·感物赋序》:“余以暮秋之月,述职内禁,夜清务隙,游目艺苑。”
20
暮商
商音属秋,暮商即暮秋。《初学记》三南朝梁元帝《纂要》:“九月季秋,亦曰暮秋、末秋、暮商、季商、杪秋。”
21
朽月
指九月。四川夔州一带九月多雨,物易朽坏,故名。明杨慎《丹铅总录》二一诗话《汃月朽月》引宋黄仁杰《夔州苦雨》:“九月不虚为朽月,今年赖得是丰年。”
22
玄序
农历九月的时序。九月为玄,故云。《艺文类聚》十八汉应玚《正情赋》:“清风厉于玄序,凉飙逝于中唐。”
23
授衣月
农历九月。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:“七月流火,九月授衣。”宋陆游《剑南诗稿》三八《立冬日作》:“方过授衣月,又遇始裘天。”参见“授衣”。
24
青女月
阴历九月。《全唐诗》六二杜审言《重九日宴江阴》:“降霜青女月,送酒白衣人。”参见“青女”。(青女是神话中霜雪之神。《淮南子·天文》:“至秋三月,…… 青女乃出,以降霜雪。”注:“青女,天神,青霄玉女,主霜雪也。”唐杜甫《杜工部草堂诗笺》三十《秋野》之四:“飞霜任青女,赐被隔南宫。”亦作霜之代称。宋杨万里《诚斋集》十一《霜寒辘轳体诗》之二:“只缘青女降,便与管城疎。”)
25
杪秋
暮秋,农历九月。《楚辞》战国楚宋玉《九辩》:“靓杪秋之遥夜兮,心缭悷而有哀。”《太平御览》二五南朝梁元帝《纂要》:“九月季秋,亦曰暮秋、末秋、暮商、季商、杪秋。”
七月,火星下行,天气转凉。八月,宵中星虚,以殷仲秋。九月,妇女们开始缝制过冬的衣服。树木的叶子微微飘落,偶尔能听到寒蝉的叫声。借着这一股肃杀之气,士兵们开始操练起来,准备出征。秋雨绵绵,霜降青女。在古人的文字记载里,我们分明看到了一幅幅图画。如果你被这些词汇打动,翻开《辞源》,你一定会有更多发现和感动。
ID:ljyuwenqinghua
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, 请勿以任何方式摘编本文内容
/资料整理 :李品超
/编排:哈娜 李品超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